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霞喀羅古道-薩克亞金獵人路徑


為了調查崩塌地情況與系統樣區,我們全隊8人準備由霞喀羅古道的養老段入口起登,進入白石一帶的薩克亞金溪調查…在平常都市中,人與人之間總是工作關係及商業關係佔了多數時間,親朋好友卻佔少數時間,特別是資訊時代及智慧形手機時代,更是如此,越是人多的地方越是感到陌生,然而來到了深山,即便是臨時組成的隊員,彼此都還不認識就一同上山去,就因為一起面對危險及惡烈的天氣,此時還分什麼山地人平地人還是泰雅族閩南人的呢?沒有利害關係只有真情,只有同心完成任務,同進退。

霞喀羅古道橫跨新竹縣五峰鄉、尖石鄉,最早是泰雅族群西遷的路徑,因此山區盛產烏心石所以此地稱霞喀羅(泰雅族語Syakaro即烏心石),日治時期日本人為了控管驃悍的霞喀羅族群將這條路修築成警備道路,沿途設立砲台及全台最密集的駐在所,現仍留有許多遺址。古道沿線林相、生物物種豐富,馬鞍與楢山駐在所是極佳的賞楓點,而白石駐在所是百年歷史的建物,跨越薩克亞金溪的白石吊橋更是台灣少見的高長吊橋。
白石吊橋全長145公尺,橋中央至溪底約有一百多公尺修建於日本大正十年(近百年歷史),是我走過的吊橋中視覺感上最高最深最長的吊橋,從吊橋中間遠看薩克亞金溪的兩邊山谷,非常壯麗!!!

第一天
由到竹東與隊友會合,等我們會合完再開車到了養老都已經中午吃完午餐了,我們必需在5點前建好營地,先是用了3小時走了9公里到白石吊橋,這段因為都是國家步道係統,對稍微有登上經驗的人來說不難走。但過了白石吊橋我們要走的是任務路線,其實不建議平常人去走,因為那不是路徑,風險太大。


過了白石吊橋後我們之後的路因為是地圖上沒有的路也是往溪水的源頭朔溪,是登山客也不會來的地方,一般只有少數泰雅族的獵人會走,我們先是下切薩克亞金溪,朔溪約走3km找了一較平的河床平台,就當作要扎營的地方,泰雅族勇士很快的建好營地生起了火,他們只需天棚與地墊,而我們4個都帶了個人帳。才造完飯,沒多久就下了小雨,而且下了一整晚,天黑沒事就打打牌,我還教他們玩大衛與歌利亞David & Goliath,這是個以小搏大的小品桌遊,再更晚一點還有消夜吃呢。


第二天
今天一早造完飯就要兵分兩路,一路四個人去系統樣區調查,主要是調查近百棵的天然樹,另一路三人繼續朔溪走薩克亞金溪的源頭去崩塌地調查,1人留守,我去崩塌地,由於小雨不斷又要朔溪,我就想不穿已濕了的襪子,就只穿雨鞋上場,最後發現應該還是要襪子才好,因為雨鞋容昜進小沙石,等回來時小沙石磨到腳皮破了…而且再來的兩天也是雨天,不利傷口復育。


這個崩塌地位於薩克亞金溪最上游的水源,是白石溪的上游,是玉峰溪的上游,是大漢溪的上斿,是石門水庫的上游集水區。簡單的說,由於向源侵蝕的崩塌可能導致石門水庫的水混濁,因此水源區的水土保護很重要,天災與人為的濫墾都可能是導致崩塌與土石流的因素之一,然而這個崩塌無疑也只能是天災造成的,一些政客及專家想要用人為的復育,想當然的,成效當然不太好,就我看到的,向源侵蝕是自然的,無可避免,再尚未穩定前應該讓它自然復育就行了,何必浪費錢再這上面呢?…好吧,有些事不說還是比較好吧,略了吧,再此不談工作上的無奈。
走這個薩克亞金溪可以說是我頭一次朔溪阿,然而我們不是用朔溪裝備,只用登山裝備!!,可想而知,因為地形因素路上必需來來回回過好幾次溪,那怕我只有一次跌入溪中,之後的路程都必需全身濕的走完,可是又冷又累的!!好在過去我有兩次全身濕的登山經驗了,一次是  能高安東軍避難記 一次是 散落的珍珠-加羅湖所以,也還算能活的好好的啦,再差不多完成今天的任務時也起了大霧,小心慢慢的走回營地,來回估算加上事後GPS路徑圖算下來也走了8km以上。

第三天
沒什麼好說的,本來也有另一個崩塌地要調查,但連夜雨比昨天大,早上一看溪水不但變大也變混濁,考量安全因素之下,就全隊先撤到登山口了。
霞喀羅古道地圖

後記
這是我第二次走入霞喀羅古道,上次剛好整整是四年前,兩次都走養老這半段,霞喀羅古道目前(2014/12)全線10餘處崩塌全線封閉中,如果有人要來散步,建意走到馬鞍賞楓區就好,後面的路就不好走了。
  
隊中有四位泰雅族人,他們很幽默,知足,樂觀,隨性,我還是頭一次與泰雅族人組隊上山,一連四天下來,我對泰雅族人認識更深了,喜歡喝米酒,可以一邊喝米酒一邊聊天,可以從祖宗八代開始聊到世界末日,可以從現實世界聊到天馬行空,他們祖先的地域性很強,過去他們常以溪水為界有各自部落的獵場,一但不同部落打了其他部落的獵場,可能就是出草的理由了。
其中一位泰雅族勇士有配帶灣刀,泰雅族男性是天生的獵人,刀具是泰雅族勇士的生命,外出時必配帶灣刀。兩位背公糧有米與菜,因為外出的泰雅族人會把米帶在身上,那公糧中的肉呢?肉不就都在山上跑來跑去不用特別背上去啦!!加上另一位較年長的耆老是主要負責我們的伙食,晚上是較好的打獵時間,姆頓(白鼻心)是他們愛吃的獵物之一肉質肥美無腥味,其它如飛鼠,山羌,山豬,獼猴也是他們的愛吃的獵物等…在有些部落,它們不愛伸請打獵,就在自家的原保地"放養"山豬等…有需要時他們再"獵補"他們養的山豬……
anyway... 得在原住民族地區依法從事獵捕野生動物是"原住民基本法"當中有規定的。個人認為他們本來就是獵人,這跟補魚沒什麼兩樣,人類愛吃魚愛吃肉,只要不過度,不打不該打的,有條件的讓野生動物與獵人各有生存空間,應該也存在有取得平衡的定律才是。

2014年10月10日 星期五

湘西鳳凰古城 下編


這裏已經是大陸境發展的很完整的商業化光觀古城,來這尋幽訪古不會很難,薑糖、銀飾、血粑鴨、土匪還有苗族的帥哥美女是這的特產,湘西鳳凰有近20個苗寨,當地有tour能方便的參加苗寨一日遊行程。

但可惜不少苗寨還在水災的重建當中,當時只有兩行程可選,其中苗人谷寨的一日行程,才100元,小巴十幾人一隊的出團。


 ♣苗人谷寨這個地方,雖已有馬路開通,但走傳統的水道山路能經過山谷中隱密的洞中山寨,那是一個過去是土匪盤俱的地方,當然土匪的後代都變平民了,但路上偶遇收過路費的,只要當成救濟災民賞個1元就行了,到也無妨,反正後頭走上的土匪洞真是個奇特又俱天險的地方,最後經過一個隧道出來還要坐一次船才來到了苗人谷寨。







 

一個充滿苗族生活氣息的小山寨。保留著很多古老的苗家習俗還有土磚房,還有豔麗奪目的苗族服飾,攔路歌是進寨的一道關卡,導遊是一位叫老段的段點菜苗人,是個直爽的人還好老段已教我們如何跟他們對唱,算是很好玩的行程。

鳳凰的銀飾為什麼有名,可能是因為苗人習慣將家當(銀)作成服飾,並穿在老婆身上,如此一但有天災人禍的,男人帶著女人跑就等於帶著家當跑。所以苗人的銀飾工藝有很高的水準。老段還提到當時臨江兩岸商舖淹水,不少人在沱江淘寶,連老段也檢到了銀手鐲乙只。我也參觀了幾家銀飾店,那銀飾手工藝真的很精美,白花花的…想想苗族女人走在路上叮噹叮咚的好像聖誕節的馴鹿過境的聲響...還真好聽(我以後也可以給老婆穿些銀飾叮噹叮咚的)。

在鳳凰薑糖的店真的是處處林立,但其實有不少是後來的外地商人來賣的,真正的苗族老字號沒幾家,我在三的比較式吃後,決定買老段介紹的價師父姜醣。

沈從文筆下的《邊城》指的不是鳳凰古城而是湘西四大名鎮中的《茶峒》,我無緣一睹,但同是湘西四大名鎮中《芙蓉鎮》已具有兩千年的曆史,因為是到鳳凰古城必經之路而有幸順到一遊。
四週盡是青山綠水懸崖溪瀑,小鎮臨水依著在瀑布上方,鎮內有古老曲折青石板鋪就的五里長街及土家吊腳木樓,透析著淳厚古樸的土家族民風民俗,瀑布下方穿過的水濂洞更讓人留連忘返其中。
芙蓉鎮一定要吃當地的特産“米豆腐”,是混合著油鹽醬醋辣的家常小吃。據説最正宗的一家在牌坊附近,它就是電影《芙蓉鎮》中的那家米豆腐店。

2014年10月9日 星期四

湘西鳳凰古城 上編

2014年10月

我正在看著文學巨匠沈從文著作《邊城》
因為我來到了鳳凰古城。



深夜剛踏進鳳凰古城便被滿街色彩斑斕的霓虹燈吸引了目光,從沒想過五光十色的燈火點在一座千年古城的夜裏可以是那麼的好看,走在沱江邊充滿活力的Pub傳來的音樂,驚覺來到了一座不夜城,古橋,沱江,古城門與商家都點上了燈火,原先要多住一晚的,想想還是不夠,於是最後便決定住了3個晚上。


多出來的時間,可以在天還沒亮時的早晨,趁著遊客還沒擁入前,先在寧靜的小巷弄之間補捉古老石板街的味道。也能在黃昏時刻散步在沱江邊,古城的這段不算長的沱江,有一群沿江邊而建的吊腳樓群,還有沿兩岸建立多座各有風味的古橋,像是風橋、雨橋、霧橋以及最負盛名的虹橋等等,它們本身就寫出這座城的歲月與特色了。



  江邊北城門與東城門還保留一段用紫紅沙石砌成的城牆樓,走在城牆的上頭不但有江邊對街的秀麗景色,也下看城裏城外的小街小弄,逛個一整天都是身處於活著的古跡遺址當中。





鳳凰古城人文薈萃,中營街可見一座具有濃郁湘西明清建築,那是大師「沈從文故居」,而民國初年的內閣總理「熊希齡故居」位於文星街上,這些名人古院古老樸實且風采依然。



鳳凰古城被日本國家旅遊電視台推介為“世界名鎮”,躍居“9個最值得去的中國古鎮”榜首。

就在我們來這拜訪的兩個月前才發生了淹水事件,2014年7月15日遭遇暴雨襲擊,沱江河水位暴漲,臨江兩岸客棧和商舖低層被淹,木質結構的“風雨橋”也被沖垮。如今“風雨橋”已新建了,這不過才災後一個月的時間,基本上古城已復原完成並開放,可說是是非常的有效率,但背後確呈現另一面現實,災後重建及所需金援無法收到外界的支援,何以外界災後金援這麼冷淡?原因是當地光觀收入已佔了超過6成之多,但多數人對於進古城逛街也要收148元的門票是感到吐槽萬分的。
由於這邊屬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苗族佔大多數,在文化上可不時見到苗族風味,不時有苗族人穿著傳統的傳統服飾背竹簍走在路上,就連古城區外頭的新城區也是如此。

因此江邊夜裏酒吧林立的現代熱鬧雰圍之外,或也能選擇參觀充滿苗族民俗氣份的冓火晚會。其中2014年3月30日正式上演的《煙雨鳳凰》是一部氣勢恢宏的大型民俗情景劇,以文學巨匠沈從文著作的《邊城》為劇情背景並容納湘西民俗特色打造而成。喜歡看歌劇的人來此可就不能錯過了,整個舞台設計有跟上國際的水準同時也保留苗族文化的味道,若能事先讀完邊城這部小說較能融入劇情之中,別像我看完才買一本來讀阿!!

湘西鳳凰古城 下編

2014年10月6日 星期一

張家界-武陵源

2014年10月

我來到了張家界
因為看過了《阿凡達》當地部落納美人的星球
武陵源這個地方分幾個不同的景區,每一個可以這麼像,也可以這麼不同,讓我有點不知如何形容這邊的壯麗景色,我就從實際走過的路線一個一個說吧。
 
 ●《黃石寨》海拔1200米,占地面積250畝,為張家界森林公園最大、 最集中的觀景台,主要觀景點有20餘處,俗話說“不上黃石寨,枉到張家界”,
從南面登寨,沿途有天書寶匣、定海神針、南天門、南天一柱、摘星台…等等的絕佳景點,但我總覺得他們想像力也太利害常常我看了老半天看不出個所以,只知道大自然的力量是無法無邊的。搭配黃石寨索道行空爬昇430米原本要半天的行程可以3小時走完。





 ●《金鞭溪》這條步道穿行在峰巒幽谷間,溪水明淨,雖不是最奇特的山水,卻非常值得慢慢沉浸在自然杉林溪水中,全長7.5公里,路途上同樣經過好幾個奇峰奇石形成的畫面,除了體力,還需要想像力,約2小時走完。



●《百龍天梯》號稱天下第一梯的,不久之前的十一長假,要搭這座直上300米的電梯要排2個小時,百龍天梯的修建實現山上游,山下住的目標,但像百龍天梯這類的設備架設在此帶給人們便利,是否是太過便利了?先不想太多,還是得體會了一下2分鐘登頂的感覺,雖說一轉眼72元人民幣就沒了,但比起走三個多小時的山路,當然還是搭電梯輕松。
  ●《袁家界》是上了百龍天梯後連接的一個景區,跟黃石寨有同樣險峻的山勢,兩邊遙遙對望,浩瀚的峽谷中獨立石峰層層疊疊撲入眼簾,自然風化形成的天下第一橋是這邊的奇景之一,另一個有名的奇特山峰“哈利路亞山”,原名“南天一柱”又名乾坤柱垂直高度約150米,由於造型奇特,被電影阿凡達取景的設計師取材成為漂浮的哈里路亞山的原形。



●《楊家界》的烏龍村是我們住的地方,這個景點開發的較晚,索道也是今年開始營運,有幾個小店家與民宿,他們也是土匪們的後代,土家的土雞們自由的野放,但當游客一但看上那隻雞,村民便同心協力圍補,宰來作土家菜,一隻大約200元人民幣。楊家界最讓我感到最特別的就是烏龍寨及天波府,烏龍寨原名叫“黑龍寨”,清末民國土匪就盤踞于此,關隘險絕,四面懸崖,僅有一山道僅一人寬的天險,地勢險要,正所謂一夫當關,易守難攻,但土匪居住的天波府其實是個像是像仙人住的小秘境,不同黃石寨的神奇峰林,這邊形成的是數道峰牆,也有別旖袁家界。


 ●《天子山》神奇的地方是當地群眾稱形同武將的石柱有"四十八大將軍,四十八小將軍”在於煙雲繚繞的奇石群峰之中如柱、如塔、如筍,像天兵出征之勢,這裏我們著墨不多,原先想走十厘畫廊下山,也因時間改搭天子山索道下山,不能慢步其中有點小可惜。

 ●《天門山》位張家界市南方8公里處,因為自然奇觀天門洞而聞名,與武陵源各景區是不同門票系統,258元的票包含從市區搭一次很長的索道上山,這個索道是世界最長的高山客運索道,索道全長7454米,高差1277米,而拔地擎天的天門山,山勢陡險峻拔,景色雄奇壯麗,山上是一片有2平方公里大的平台高地,保存著完整的原始次生林和獨特的植物品種有如獨立於世的小天界。天門洞是吸引我自到此一遊的原因,門高131米,寬57米,深60米,有數次戰機飛穿而過的記錄可謂是曠世奇觀了。